助教工作总结汇编15篇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助教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助教工作总结1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我有幸担任了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导论”课程的助教工作。“经济学导论”是我校第一批建设的通识课程,课程开课以来,**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使非经管专业的同学们对经济学有了初步但不肤浅的认识,而灵活多样、氛围轻松的课堂形式也成功地使同学们既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知识,又充分锻炼了自主学习、信息搜索、演讲辩论等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十分到位地践行了我校大力开展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此过程中,**教授也使我受益匪浅。
现在本课程已经顺利结课,作为课程助教,我郑重地向各位领导、老师汇报自己所做的工作,请领导、老师指正、批评!
1. 协助老师对课程班级进行组织、管理。本课程是全校通选课,选课的同学大部分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行政班,这就给课程班级的管理带来较为严峻的挑战。我建立了课程qq群,组织全体同学加入,保证课程通知、作业、讨论课题目等课程信息沟通无障碍,也为交流、答疑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协助**老师把同学划分为九个学习小组,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提高了同学们参与课堂的效率和效果。
2. 协助老师对班级进行考勤。考勤的主要形式为点名(全点或抽点),以讨论课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全体小组成员进行的自我介绍。本班级总体出勤状况良好。
3. 协助**老师安排和组织讨论课,保证讨论课高质、高效完成。
4. 协助**老师完成作业批改,课程答疑的任务工作。
5. 作为同学和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6. 完成**老师交代的其他任务。
在本课程经历的11个教学周,我在**教授的指导下,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助教工作准则,认真做事、不敢有丝毫怠慢,较好地完成了助教工作,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一些积极的评价。但不能否认的是,自己的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在课程初期,因为没有经验,班级管理有些松散,不同学院、班级的同学虽然身在一个课堂但形同陌路,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有过改之善莫大焉,我也希望能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监督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这里,我还想根据本学期助教工作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提出几点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对“经济学导论”这一课程的发展尽点点绵薄之力。
1. 一定的经济学知识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而“经济学导论”可以很好地培养大家这种素质。但是从本课程来看,选课同学严重偏少,只有47人,希望学校能够加大对本课程重要性的宣传,我觉得这也是我校大力振兴文理学科、增强校园人文氛围的内在要求。
2. 课时相对偏少。经济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虽然**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高明的掌控力使同学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经济学的精华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课时实在太短,还是有很多十分有用的东西无法向同学们传授。课程结束之时,同学们和老师均表达了自己的遗憾。所以希望学校能够考虑下这一点。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对我的信任,将助教这份光荣的工作交给我!也要感谢同学们对我的理解和帮助,谢谢!
助教工作总结2从去年5月份毕业就入职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积极了解学校基本概况和学院部门职责及工作业务范围。在教研室主任的安排和教研室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学习道路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和熟悉将要教授的课程。由于在读研究生期间有助教和授课的经历,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所以学院安排的教学课程,在授课技术上和技巧上没有太大的障碍,唯一要做的功课就是积极的备课,熟悉课程体系、课程知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教研室教师的指导下,我认真的撰写教学日志和教学教案,仔细认真的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疑难点。在第二学期,通过安排毕业设计,在教研室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很多毕业设计相关的知识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技巧,受益匪浅。同时在教学团队的带领下,认真的参加和组织毕业生毕业实习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也参观和学习到很多实践技能以及管理和引导学生的技能。总体来说,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点感悟和认识:
1、徐徐善诱、谆谆教导。
课堂教学,需要精心准备,积极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兴趣。现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比较发达,吸引和分散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资料和媒体越来越多。因此,课堂教学多媒体准备要结合最新资讯和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加以引导和融合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让课堂丰富而精彩,专业而又不是吸引力!
2、和睦相处、融入集体,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工作中,接触最为密切的是教研学科组里的老师。教研组里很多优秀的老师,在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了非常多的指导,让我更加熟悉教学环节和一些日常教学工作。在课程的教授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解答和帮助。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过程中,课题组的老师,也悉心指导和帮忙,让我们也学习到了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团队和协作中,我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3、教学相长、观摩借鉴、取长补短。
在教学的过程,积极旁听观摩优秀教师的课程,学习授课艺术和方法,借鉴课堂中的技巧和艺术,在课堂中逐步应用自如。通过教学活动,也发展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也会遇到一些疑问和困惑,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以及向周围老师的探讨,对课程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将近一年的课程教学和课程实践活动,我深深认识到,自己需要积极的储备专业知识,认真的向周围同事进行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学习和吸收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手法,将新媒体新资源不断有机融入课堂,提高课堂吸引力和魅力,让教学学习过程变的易教易乐易学易懂。
助教工作总结3时间过的好快呀,转眼间这学期就接近尾声了。回顾一下这半年当助教的经历,还真有不少值得回味与总结的东西。当助教与当学生,这样的双重身份,使我有机会总结教与学之间的矛盾,理解这两种角色之间的差别。
通过半年的接触,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但普遍的不爱学习。我想这与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有关。大部分的小孩从一出生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不太努力。
过去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但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这些小孩思想很自由,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而且聪明,如果他们能够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容易做出成绩出来。
当然这要好的引导,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中国做的不太好,这个是值得探讨的地方。
做事的态度,这学期我修的几门课是外国人教的,给我最大 ……此处隐藏18725个字……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虽为短篇,但涉及的人物多,关系复杂,描写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尤其是故事情节反反复复的变化,更让人不易把握理解。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克拉丽丝对叔叔于勒的称呼有哪些?速读课文,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这个小子”、“这个贼”、“那个讨饭的”等等不同的称呼。此时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些称呼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有何不同?对同一个人的称呼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接着让学生联想:假如你的亲叔叔从远方回家,你会不会因他是“大款”而笑脸相迎,因他是“穷光蛋”而拒之门外呢?当你给与你不相干的穷人一块钱时,你的母亲会不会大发雷霆?我又问了“姐姐的婚事”等揭示文章主旨的问题,让学生观看中国20xx年 汶川地震,全国人们慷慨解囊,纷纷捐款的录像,以小组的形式分析差距,考虑原因,找到答案:外国人人情薄,只注重金钱;中国人人情浓,一人有难,八方支援。这些问题一旦解决,那些“征于色,发于声”的表情、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人物特征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了,探究精神增强了,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二)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
语文教学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要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认知水平和情感特点来设置问题,最佳的问题情境应该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教学的最有效的功能就在于推进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建立在这一发展区内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深度和感情层次,而有的教材所包含的哲理和情感不一定与学生的心理水平相适应 。如《输血》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白求恩大夫翘着胡子的嘴角上浮起了微笑,说:‘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我可以输,快准备手术吧’”。这是文中的重点,它突出的表现了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闪光的语言,文字的意思不难理解。教师可以提出疑问:“白求恩说‘要输血’三个字的内心思想是怎样的?”,“‘浮起微笑’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就会领略到白求恩说话时的内心是沉痛的、矛盾的。病人处于痛苦之中需要输血,手头上又没有没有现成的血用,他很着急;但当他想到自己是“O型血”时,他翘着胡子的嘴角上便是“浮起微笑”。这样使人们清楚的看到白求恩真正把中国人们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的事业。这样通过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也对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三)鼓励探究,善于发现,培养学生的能力。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现在学生写作能力低,究其原因,就是关在教室里硬造,不深入生活,不去观察,没一点悟性,因此对老师布置的作文,绝大多数属敷衍了事,应付过关。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教师精讲、点拨,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多联系、多感悟。首先,要从别人的文章中悟出一些写作的基本规律,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体”。其次,写作时要反复推敲,反复锤炼,大到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小到标点符号,一词一句,都不能轻易放过,力求精益求精。例如在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中,我先让那个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对比、分析,让后再让学生查阅资料,最后再让他们动笔写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贴近生活,内容充实,才能文中有物,让读者读后回味悠长。
二、利用自主互助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创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
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保障,是自主互助学习的最佳情境,因为这时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思维极为活跃,敢想、敢做、敢问,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了解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把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话的
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由讨论、自主探索,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遨游知识的海洋。我在课堂上常说“谁能帮我”、“谢谢”,甚至有时候,学生跃跃欲试,想当一回老师。这是我便创造条件,给他机会,让他们以自主合作小组的形式答疑、出题,并适时参与他们的讨论活动,及时给与指导。如《白杨礼赞》一课,我通过录像将西北草原上的一排排像哨兵似的傲然屹立的白杨树的画面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理解茅盾对白杨树的礼赞,其实是对抗日军民的礼赞,是对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的礼赞。此时话锋一转,那楠木呢?课文中对楠木的描写是多余的吗?这是学习小组就发挥作用了,通过讨论,最后统一意见:楠木象征了顽固不化的反动派。只有给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真正实施“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延迟评价,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在自主互助中学习,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让学生对每个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而能促进学生敢说、敢做的策略是教师适时而巧妙的评价一种是“暂不评价”,在学生得出结论时,暂时不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我通常是这样问:“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样提出问题,常会引起师生之间的热烈争论,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求得学习、探究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归谬法”,就是当学生得出错误结论,但没有意识到这个结论有什么不妥时,教师适时点拨,让他们在思考中求知,在探索中寻知,让学生自己否定自己,从而获得真知。延迟评价,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却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探究的空间。这个寻找真知的过程,比真理本身更有价值。
(三)鼓励学生敢于向书本质疑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我经常鼓励学生对课本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提出问题,在思辨中解决问题,在矛盾中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因为“尽信书”会使人墨守陈规,不会创新;“不如无书”,倒创出一片新的天地。我们所学的课文,即使是千古名篇,也不可能完美无缺。面对课文,师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见解,但这种见解只是一家之言,不能强加给学生,应多鼓励学生向课本质疑,给学生创新的自由。例如在学了《孔乙己》以后,有位学生在读后感中写道:“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是片面的。在封建社会里,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是凤毛麟角,而没有爬上去的却大有人在,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这说明人的本身素质问题,孔乙己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生存才是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得到的启示。”学生的这种不盲从于课本的“惊人之语”就是一粒“创新”的种子,他埋在每个学生的心中。这粒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才会生根发芽,长大成材,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是他腐烂在泥土之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眼睛,是他们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能把他们的时间表排满。”这些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希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牢记:请给学生创新和探究的自由,搞好教学工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