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文书 > 工作总结

初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时间:2025-04-19 11:50:16
初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初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1

随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六年了。回顾过去的日日夜夜,有兴奋、有激动、有迷惑、也有痛苦和无奈但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六年的探索、创造、实践,课程改革给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价值观、质量观等等,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教师成为教材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和谐民主对话式的教学氛围已经形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空前高涨。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和新体验。

一、拓宽培训渠道,提升教师素质,使教师顺利地走进新课程1、培训工作制度化

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规定单周三下午为全体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教务处认真考勤,对每位教师参与学习情况如实记载,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

1、培训工作全员化

我们有计划地安排培训内容,尽量做到全面、有效。04年春我们培训的内容有: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我们制定了培训计划,规定校长谷荣斌为第一主讲人,副校长丁树民为第二主讲人,那时教师边上课边培训,人人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然后组织交流;教师能写出自己对课改的理解和课改初步计划,自编课改培训题纲及培训试题。

学校定期检查业务学习笔记,每进行完一个培训,都进行阶段性检测及阶段性总结。通过全员培训,教师不同程度地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的课程理念。那时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价值观;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学生的评价机制、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等等对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实践者、每一位管理者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探索。

2、培训工作多样化

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培训活动,如专家讲座、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对教师进行课改培训,教师更新理念、开拓视野、强化学习意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们从网上下载了教育部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录制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课改先进经验视频,收听课改讲座,组织教师相互交流。通过一系列专家讲座及交流,进一步更新与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其尽快成为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和具有正确实施“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教师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课例反思、研讨、交流”活动,集教师个人智慧,促进了教师共同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成长与发展;通过开展适当的“案例分析与反思”,使教师掌握了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为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创造了条件。同时,在研究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理论,进行研究与反思,教师撰写出研究论文和案例,积累经验和体会,也为同行提供可鉴借的研究成果。如:刘翠丽、魏东清、李宏维、唐峰等40多名教师都撰写了有价值的论文。

3、培训工作精心化

精心选拔,做好岗前培训。我们精心挑选了李红霞、高歌、王乐等20多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担任一年级各个学科课改实验任务,并派他们参加课改实验教师教材培训,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使教师们对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教师运用新理念,使好新教材,研究新策略,为课改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导向作用,保证了04年秋第一批教师顺利地走进了新课程。

二、各种活动的实效性,使教师尽快地迈进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确保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

为了丰富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理论知识基础,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学校又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十一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利用五学年,先后学习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健康指南》、《辽宁省学校安全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实践新课程原理、案例、思想资源库》、《教学设计从原理到操作》、《新课程怎样听评课》、《班主任专业成长》等多本教材,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每位教师学期末要完成相关作业,并上一节示范课或研究课,撰写六千字左右的学习笔记。同时,学校立足校本,又相应开展了《课堂教学评价》、《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现代教育信息》、《新课程教学法》等二十余项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在学习中每名教师制定了个人五年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学校对教师的培训进行了跟踪量化考核,在培训中注重师训、教研、电教等部门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了多方的智力资源优势,扩大了培训范围和效果,使教师培训

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校本教研,确保新课程实质性的全方位推进。

1、教研行为制度化

每双周下午的第七节为教研活动时间,教研活动要做到五个有,即有计划、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有小结。教研组长在每学期初要根据学校教研安排,认真组织教师开展好学科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搞好教改实验。开展好教学经验交流,要求教师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后来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教研氛围日渐浓厚、教师素质明显提高。教研氛围好有2方面原因:一是制度保障;二是领导督控。

2、教研主题专题化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定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

3、教研内容系列化我们认为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提出上好三课的做法,即全员教师上好“三同课”,名优教师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研讨课”。“三同课”已经制度化,使后进教师都有机会到先进教师的行列;“示范课”集中了全组教师的智慧,注重突出新的课程理念,不搞花架子,既是平常课的体现又有规律可循,使大家在资源共享中得到学习和提高。通过学科模式研

讨课的开展,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优质课从校到市、省逐级跨越,李宏维老师的物理课获省课大赛一等奖,许国柱、刘翠丽等老师在市“三优两新”大赛中荣获优秀课一等奖,郑秀红、刘海波等老师在校优秀课中荣获一等奖,高歌、 ……此处隐藏1774个字……天津市教研室、油田教研室组织的“课改”教材两级培训,课改年级的教师参加培训率为100%。在此基础上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积极探索有效支持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和教研制度,注意培训内容的广泛性,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发挥已参加培训人员的辐射作用,以汇报、交流方式向其他教师渗透。同时,以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我校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学校组织集中学有关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的政策措施等;教研组边学边讨论,内容是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深入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教师个人边学习边反思,主要内容是各科《课程标准》,准确的把握其内涵,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反思我们教学中的成败,确定课堂改革的基本思路。并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课改年级的教师每学期写出两篇“教学反思”,利用多种渠道向教师介绍新的教改动态,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过“五观”: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互动,而不仅是单向传授;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学既要重结果,也重过程;教学既重认知,也重情感,教书又育人;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和朋友。教材观--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教材表面看来简单了,实际上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教学中既要依靠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学习观--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指导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观--学生是不成熟的人,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发展是有潜能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人格是独立的,是学习的主体,是责任和权利的主体。

三、大胆探索,努力实践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我校课改年级的教师们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改进课堂学习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出创建“文化初中部”的口号,和谐关系,决胜课堂,勤奋学习,认真工作,快乐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1、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①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从事实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

②鼓励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正确再现情景,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其独特的效用,学生十分欢迎上这样的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注意点”三点到位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三基落实,逐步形成“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注重创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

③建立平等、新型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以平等、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创设机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包括学生的'独特性、兴趣、专长、对教科书的质疑和所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④注重科学方法教育,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模式。凭借新教材能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活泼,栏目设置丰富多彩,有效实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等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探究科学的态度,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⑤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现代社会问题,了解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⑥开发课程资源。开齐开足课程,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科交叉,集思广益,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如研究性学习,“对油田二中校园树木的调查”涉及地理、生物、化学等知识,学生调查有概述-目的计划-研究过程-结果建议,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围绕课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努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年多来,我们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先后开展了教师每人一节“电教课”,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教师全员参加的“三项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汇报课”和优秀教师“展示课”,导师带徒,教学反思,课例分析等活动,活跃了学校的教研气氛,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出台《课堂教学观察表》、《月度工作运行表》有计划、有步骤,扎实地开展工作。我校李明芬、孟令华等九名老师制作的课件在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区级一、二、三等奖。在20xx年海滨教育中心教师公开课的评比中,我校赵金风、范彩茹等十六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在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大赛中,我校高德红、李川、郑乐秋辅导的王鹤忱、王拓等十五名学生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赵玉珉老师辅导的徐志鹏、李盛楠等四名学生在全国信息网络联赛中分获市级二、三等奖;我校多名老师所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市、区级奖励。杨华宁、范彩茹老师辅导的郑津阳同学在第十五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索俊获全国三等奖;邵英毅、张英珍老师辅导的索俊同学在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郑津阳、李佳阳获区级三等奖;钟又生、王芬老师辅导的索俊同学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赵嘉男等三名学生获区级三等奖。20xx年10月17日我校赵金凤老师,参加天津市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课的评比活动,她所作《勇气》一课获天津市电教课一等奖。另外,我校数学组和政、史、地组还分别承担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两个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3、教师的思考与困惑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有诸多迷茫与困惑:

①、不能完全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现在课堂活跃了,学生提问多了,完成教学进度所需时间不够用。预先设计好的重点难点有时落实不了,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上引,顺着教师讲课的路子的问题教师欢迎,如果是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草草打发。

②、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也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习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

③、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平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的变化,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

④、由于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有些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

《初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