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时间:2025-04-05 14:56:4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13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13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1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⒉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

对肖邦弥留之际请求的'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挂图。

拟定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⒈读通课文。

⒉学习生字新词。

⒊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⒈直接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⒉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⒈带着疑问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⒉指名分节读课文。

⒊对课文内容质疑。

⒋再读课文,自我解决解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⒈读课文,依据教师提供的事情情节发展分段。

⒉交流分段。

3、小结。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3课,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节。

⒈提问:肖邦为什么不得不离开自己得祖国?

⒉自由读第一节,思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问题。

⒊指导朗读。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中“祖国”的含义,知道祖国很大、很美,产生自豪感。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小鸭子、小牛、小鸟、小猴子等。

2、《美丽的祖国》语言CD(盒带)、教师教学资源。

3、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2~33页。

活动过程

1、借助图片,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分别出示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等图片,请幼儿说说动物的名称及其生活的地方。

(2)分别出示河流、山坡、泥窝、花朵图片,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地方,分别是谁的家。

2、结合教师教学资源完整感知诗歌内容,尝试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2)教师尝试接龙朗诵诗歌,如教师朗诵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

(3)完整朗诵诗歌,用轻柔、优美的.声音表现诗歌的美感。

3、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尝试仿编诗歌。

(1)尝试仿编诗歌。

为什么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因为河流是小白鹅生活的家。)

用同样的方法仿编出其他诗句。

(2)尝试创编诗歌。

出示小鸟、小猴等的图片,请幼儿说说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会告诉我们祖国有什么?

(3)师幼结合图片,共同朗诵所仿编、创编的诗歌。

活动延伸:

1、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2~33页,根据画面提示,引导幼儿继续仿编《美丽的祖国》。

2、可在阅读区里投放更多图片,供幼儿进行仿编诗歌游戏。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富有才华的波兰爱国音乐家肖邦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热爱,了解肖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音乐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

1、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 读课题,结合课文插图,自由谈谈感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 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小组学习课文,试给课文各段加一四字小标题(组长记录,准备交流)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 疾驰 蜡烛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三、 读后交流: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题的这句话在课文的哪里?

2、出示投影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谁来读一下这句话,原来课题是由肖邦的一句话压缩而来的。这句话是肖邦在什么时候说的?(弥留之际)在投影上划线。“弥留之际”是什么意思?(重病将死)

4、肖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圈点词语“紧紧握着”“喃喃地”,谁来试读这句话(比较指导)。

5、一句话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他深深地爱着祖国)他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

6、那么,他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分段朗读,理解课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简介肖邦

肖邦(1810-1849)是波 ……此处隐藏10637个字……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组合作 深入探究】

1、 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此句中体会到的?

2、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划出有关句子,谈体会。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1、肖邦在生命弥留之际哪里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2、想象此时肖邦在想些什么?

四、课堂检测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意思。

弥漫( ) 咏唱( ) 溢满( ) 疾驰( )

2、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以及所写的事情________。这件事中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送别场景。

老师“赠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________的心情。

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临别赠言的含义及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填充句子。

因为我们希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所以________________。

我们之所以把祖国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写出了埃斯内尔说话时的动作“________”和神态表情“________”,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回答问题:

⑴根据这段文字写的送别内容,你认为埃斯内尔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中,会有“________”的词句。

⑵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把课本生字生词摘抄10个,写两遍。

2、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饶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六、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送行----咏唱----叮嘱----赠土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祖国二字用红笔写)。同学们,看课题,你发现我的板书有什么特别之处。

祖国是一个温馨的词语,用红笔板书正是由于这个词流露出亲切之感,让我们读一读这个词。

祖国,战火纷飞的年代,她让我们激昂奋进;和平发展的日子,她让我们幸福美满。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我们懂得祖国二字饱含了无限慷慨;读余光中的《乡愁》,我们懂得祖国二字书写了许多眷恋。每个人,面对这样两个字都有不尽的感受,让我们三读这个词。

如果,读这个词语我们内心充满澎湃,那么读这句话,我们一定能感觉到肖邦发自肺腑的忧愤,也一定能感受到肖邦眷顾祖国的强烈心声。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在课文中找出与课题相应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肖邦的心情。(多媒体出示该段文字)

指导朗读。

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远离华沙的异国他乡虽然也可以给肖邦提供一席安眠之地,但毕竟不是自己的祖国,表现了他至死不忘祖国,要与祖国永远在一起的强烈爱国情感。)

3、学习第一段

说起离开故土漂泊他乡,我们还得从头说起。请同学们拿起笔,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出肖邦离开自己深爱的祖国的原因。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有什么想问的?

引导讨论肖邦可不可以留下来以加强理解肖邦离开祖国的无奈。

出示句子: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肖邦离开祖国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理解满怀悲愤、不得不)

指导朗读该句(语调低沉,速度稍慢,重读“不得不”)。

4、学习第二段

生我养我的故土已经遭到列强的瓜分,面对满目疮痍,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那场面何等凄凉何等悲怆,捧起你的书,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一段,请同学们按照告别——送别——离别的`顺序给课文分一分层。

特别的岁月,别样的离愁,就连苍天也为之动容,那薄薄的雾霭不正是肖邦心头的阴云吗?

肖邦如此,送行的人又是如何呢?我想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二层,想一想送别过程中着重写了几件事。(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赠送银杯)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特地谱写了一首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来为他送行。请你想象一下,《即使你远在他乡》这首歌的歌词会有哪些内容?老师和同学们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为什么他们会是这样的神情?

出示句子: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指名读这句话。评价。

指导读好“紧紧”、“无论”、“都不要”等词,读出老师殷切的期望。

教师与学生互相角色扮演埃斯内尔及肖邦,熟悉课文并帮助背诵课文。

出示句子: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希望肖邦不要忘记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自由练习朗读。

齐读第三层。

面对亲爱的祖国,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胜利归来在何时;面对敬爱的老师,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聆听教诲在何时;面对可亲的同学,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促膝相聚在何时。

可是,肖邦选择了疾驰而去,什么叫“疾驰而去”?这矛盾吗?

指名读,齐读。

背诵课文第二段。

5、延情课后

曾几何时,我们为奥运赛场上健儿们披金挂银而振奋,我们为神舟号飞天而欢呼。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享受幸福的生活,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兴奋。可是,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在那祖国遭受沦陷的岁月,肖邦虽然离开了自己亲爱的祖国,却哪能丢下牵挂,抛却思念,漂泊的日子,他过得怎么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