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幼儿园备课教案

时间:2025-04-01 14:56:53
幼儿园备课教案

幼儿园备课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备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备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并学习古诗,发现古诗中十个数字的有序运用。

2.通过观察和发现图片中数字和景物的关系,学习古诗。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古代农村景色的美。

活动准备:

反映古诗内容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古代农村景色的美。

指导语:图片上有什么?你看了有什么感觉?

2.欣赏并学习古诗,发现古诗中十个数字的有序运用。

(1)欣赏古诗。

(2)引导幼儿发现古诗中十个数字的有序运用。

指导语:诗中说了些什么?你认为这首古诗中很特别的是什么?

(3)尝试朗诵古诗。

3.了解有关古诗的典故和白描手法的运用。

(1)倾听有关古诗的故事。

(2)了解白描手法的特点。

4.尝试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对句式的理解,仿编诗的内容。

资料链接:

某学台(我国古代专管教育考核的`官)乘船赴任,路经金陵(今南京),有友人为他举办宴会。一位贫苦的儒生(读书人)邵雍闯入晋见学台,要求学台给点事做。为此,学台提出限用数字一至十作成咏景古诗一首。邵雍当即把十个数字按顺序写在四句诗中,描绘了古代农村的景色,用字不多,却渲染得很美: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幼儿园中班民间文学活动:童谣谁会飞

幼儿园中班民间文学活动:童谣谁会飞

主要涉及领域:

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和学习童谣,丰富关于问答式童谣的经验。

2.在感受、理解童谣句式特点的基础上创编童谣。

活动准备:

童谣图片四张

活动过程:

1.谈话,讨论并理解童谣的内容。(教师根据童谣的内容出示相关图片并进行提问:谁会飞?怎样飞?谁会游?怎样游?谁会跑?怎样跑?谁会爬?怎样爬?)

2.根据对图片的理解,学习童谣。

(1)回忆童谣内容、整理句式。

(2)完整地学习童谣。

(3)运用多种对答方法念童谣,提高念童谣的兴趣。

3.迁移已有经验创编童谣。

(1)自由交流创编的内容。

(2)集体交流。

资料链接:

谁会飞

谁会飞?鸟会飞。

鸟儿怎样飞?

扑扑翅膀去又回。

谁会游?鱼会游。

鱼儿怎样游?

摇摇尾巴摆摆头。

谁会跑?马会跑。

马儿怎样跑?

四脚离地身不摇。

谁会爬?虫会爬。

虫儿怎样爬?

许多脚儿慢慢爬。

幼儿园备课教案2

设计意图

故事《好长好长的名字》构思特别,借助小狐狸的形象反映了幼儿阶段一个很典型的心理特点:常常羡慕他人拥有的东西,并且求多求全。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欣赏自己,接纳独特。

在大班阶段,阅读教育更加注重提高幼儿对图画符号的理解能力。《好长好长的名字》绘本中几乎每一幅图片都有一些值得解读的符号,而要完全读懂,不仅需要仔细观察画面,还要积极调动联想能力,甚至需要结合书中的文字,这些对提高大班幼儿独立阅读能力特别有帮助。我在设计绘本阅读活动“好长好长的名字”时,尝试借助“图示支架”来帮助幼儿接受并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书中出现的各种特殊符号,理解其表达的意思,能合理推断角色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并准确、完整地表述画面内容。

2.了解小狐狸特殊名字的由来,知道名字是区别自己和他人的特殊符号,学会欣赏、接纳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之处。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多媒体课件,人手一本《好长好长的名字》,演示图片(云朵、波波蛙、红叶鼠等),小组操作教具(名字图卡、云朵图),个体操作教具(小图卡、插入式学具)。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讨论名字,引题激趣——确定支点

1.幼儿说说自己的名字。

2.导入图书《好长好长的名字》。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书里也发生了关于名字的有趣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环节解析:组织关于名字的谈话,可以让幼儿建立起“名字是区别自己和他人的特殊符号”这一经验支架,为下一环节支架点的确立奠定基础)

二、师幼共读,问题引领——搭建支架

1.教师导读故事的前半部分(1页~4页)。

预设提问:

(1)你看到书里的小动物有什么特别的名字?

(2)为什么它叫波波蛙(红叶鼠)?——揭示名字与动物生活环境的关系。

(3)蓝狐狸听到波波蛙(红叶鼠)的名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4)波波蛙(红叶鼠)为什么愿意把名字送给蓝狐狸?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云朵符号图示卡,按照故事顺序排列。

预设提问:

(1)现在蓝狐狸的名字发生了什么变化?

(2)蓝狐狸得到名字后,心里可能怎么想?从哪里看出来的?

3.情节猜想(5页)。

预设提问:蓝狐狸遇到了绿草蛇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环节解析:教师采用导思式的'层层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细节,让幼儿合理推断角色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并准确、大胆表达,从而实现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出示云朵图示卡意在引导幼儿关注图片中的提示性线索,猜想、推测故事的发展,接受并理解作品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完成整个图示支架的搭建)

三、自主阅读,小组建构——再现支架

1.幼儿自主阅读图书的中间部分(6页~8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阅读姿势正确,有序地翻阅。

预设提问:蓝狐狸又遇到了哪些动物?蓝狐狸的名字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回忆情节,小组合作用图卡排序,将蓝狐狸好长好长的名字排出来。

预设提问:

(1)蓝狐狸的名字最后变得怎么样了?(好长好长)

(2)蓝狐狸得到这么长的名字,他的心里可能会怎么想呢?

(3)小动物们没有了自己的名字,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名字是区分自己和他人的符号,没有 ……此处隐藏8241个字……/p>

3.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再次听故事。

三、启发幼儿说一说

1.你喜欢小青蛙的叫声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你听到小青蛙的叫声,会对它说什么呢?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和体会大家要和睦相处的关系。

故事:

《小青蛙的叫声》

小青蛙不会叫,只会呱呱的叫。

“讨厌死了,那声音。”小兔说。

小青蛙听见了小兔的话,不服气的说:“哼,讨厌我呱呱叫,你还不会呢。”小青蛙不和朋友们好了。但他心里还是很在意朋友们说的话,尽量不再呱呱叫。再说,他也不是很喜欢自己的叫声。

天越来越热,小青蛙实在受不了了。他蹲在又大又圆的荷叶上,让微风轻轻一吹,觉得特别舒服——呱呱呱,他叫的可欢了。远远的,他看见小兔匆匆走过,但也顾不得那么多,仍然开心的叫。一条小鱼游过来说:“我真喜欢你的叫声,我在水里都听的入了迷了。”

是吗?”小青蛙感动的问,小鱼点点头。小青蛙跳进水里,亲了亲小鱼。小鱼不好意思的游开了。

第二天,小青蛙回到岸上,很自豪的对朋友们说:“小鱼说了,我的`叫声很迷人。”

“可我们一点也没被迷住呀。”小老鼠阴洋怪气的说道。朋友们都大笑起来。小青蛙伤心的想:“看来,只有小鱼理解我。”他有回到了荷叶上。

一个月亮很圆的晚上,小青蛙在荷叶上呱呱的叫着,鱼儿们游在荷叶边,静静的听着,一切都那么美好。岸上的小动物们好奇的说:“咦,小青蛙的叫声好象动听了许多。”

“那是他在为爱他的朋友们亮嗓子。”熊伯伯一说,小动物们的脸都红了。

幼儿园备课教案14

教材分析:夏天到了,各种各样的小昆虫飞出来了,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自然界中的昆虫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生物,有趣的昆虫会引发孩子无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用昆虫作为教学活动的素材定能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是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下册《有趣的昆虫》主题中的一个活动,主要通过昆虫搬新家让幼儿找出各个昆虫家所在的位置,从而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使幼儿获得一些空间方位概念。

活动目标:

1、利用昆虫排队、昆虫回家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能用序数词表示昆虫在楼层中的位置。

2、通过昆虫搬新家,学习区分物体在不同层级中的序列位,建构二维空间方位概念。

3、培养幼儿的逻辑判断能力。

活动重点: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会用序数词表示。

活动难点:学习区分物体在不同层级中的`序列位,建构二维空间方位概念。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各种昆虫,知道各种昆虫的名称。

物质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套;2、带有门牌号标签的各种昆虫图片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3、纸制多层平面楼房4幢(1幢2层2间,2幢5层2间,3幢3层3间,4幢4层3间)。

活动过程

一、昆虫排队,感知横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

1、课件:昆虫飞到草地上,说说昆虫飞来的先后次序,数数有几只昆虫?

2、观察排成横排的昆虫。看看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他昆虫排在第几?

3、将这组昆虫交换位置,继续判断它们的位置。(视情运用)

二、昆虫回家,感知竖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

1、课件:出示5层单间楼房,数数这幢楼房一共有几层?

2、小昆虫要回家了,它们分别住在几层楼?

三、昆虫新村,感知物体在不同层级中的序列位。

1、蜻蜓的家在哪里?

2、出示4幢楼房,昆虫新村里造了很多新房子,数数有几幢?每幢各有几层几间?

3、蜻蜓回家,出示蜻蜓家的门牌号,分析、讲解图卡上的几个数字各表示什么?帮蜻蜓找家。

4、蚕宝宝也要住到昆虫新村来了?蚕宝宝住哪里?请个别幼儿帮蚕宝宝找家,一起检验是否找对?

四、昆虫搬新家,幼儿操作练习。

1、昆虫们要搬新家了,请小朋友们帮昆虫们找家。

2、全体幼儿操作,帮昆虫们找家。

3、幼儿交流自己帮哪个昆虫找家了,它住哪里?

4、集体评价,校对纠错。

五、延伸游戏:排队

学昆虫飞出室外玩排队游戏。

设计意图

利用昆虫排队引导幼儿感知横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学习从左往右数,说出昆虫排在第几个。

运用昆虫回家提示幼儿从下往上数,引导幼儿感知竖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请幼儿运用序数词表示它们在序列中的位置。

通过昆虫搬新家,在帮昆虫找到新家的过程中巩固对序列的认知。

4幢房子难度不一,运用两个昆虫例子帮昆虫找家,重点让幼儿分清几幢几层几室,这是难点,允许幼儿学习过程中出错。

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练习。

幼儿自主交流,让操作快的幼儿先相互交流评价。

集体交流评价,检验幼儿操作结果,巩固学习。

游戏延伸,将学习运用到日常活动中。

幼儿园备课教案15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种植蔬菜需要科学的方法。

3.大胆参与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山羊手偶、山羊奶奶、兔伯伯头饰若干,故事《山羊种菜》录音,播放器等。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主题活动·山羊种菜》

【活动过程】

(一)手偶激趣。

出示山羊手偶,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这是谁呀?它要去种菜了,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种菜的吗?

(二)观察教育挂图。

1.出示教育挂图《山羊种菜》引导幼儿逐一观察画面,猜猜画面内容。

2.引导语:画面上有谁啊?它在做什么事情?他们可能在讲什么话啊?

(三)欣赏故事。

1.结合教育挂图,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山羊种菜》

2.组织幼儿讨论:山羊种了哪些菜?山羊种菜的过程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没有文化知识,对山羊种菜有什么影响?

3.小结:山羊种了南瓜、丝瓜、白菜、萝卜等许多蔬菜,可是,由于它没有文化知识,不能用科学的方法种菜,所以它种的菜成长得很不好。有知识、有本领对一个人非常重要。

(四)表演故事。

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幼儿分组,自选山羊、山羊奶奶、兔伯伯头饰,边听故事边表演故事。

反思与推进: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根据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观察画面,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带领幼儿观察画面,积极回答问题,在理解故事后,我问孩子:"孩子们你们说说看三羊那么勤奋的在种菜为什么它的菜都没有牛伯伯的好,孩子们有的'说水浇的太多了;有的说肥施的太多等等,只有思晓和翔龙、润妍他们完全理解故事,知道三羊因为不学文化不懂的科学种菜。

《幼儿园备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